qingtong Blog

浮生 6 载

April 13, 2020

前言

几天前在群看到一只老视频,彼时的自己在项目小黑屋里面挑灯夜战,对着镜头谈笑风生,仿佛未来触手可及。多年以后再度重温,虽然间隔短短 5 年有余,仍是感觉白云苍狗,世事沧桑。

入行

2014 年入行以来,挖财虽然不是完整的职业履历,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漫长生涯。见惯了业务的起起伏伏,也习惯了身边同事的来来往往,绕了如此一大圈,终于还是转身,切到了一条全新赛道,重新去面对新一轮的未知。

犹记得第一次去福地创业园的时候,雪刚刚停,长长的斜坡两边积满了雪花,静待春天的到来。彼时的互联网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春天,一大波企业都在争先恐后的抢占赛道,当时的挖财也不例外,在我入职不久以后,借助之前的记账用户积累,很快就开始启动了理财 + 信贷的模式。在移动互联网助力下,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理念,挖财很快在互金领域站稳了脚跟。

biz

2015 518 活动

互联网的速度令人震惊,我们在短短半年之内很快就做到了单日峰值 10 亿的规模,而当时我们整个开发团队甚至不到 10 人。彼时的我们深信前途终将一片灿烂,我们终将改变当前的金融生态。

在技术演进方面,14-15 年恰逢 node.js 成熟的阶段,node.js 在 web 领域蓬勃发展,衍生了像 gulp/webpack/express/koa 等非常优秀的框架和工具,当时的理财团队也在公司内部率先尝试基于 node.js 的实践,我们做的第一步尝试是前端本地开发剥离 java 依赖,并且将古老的 jsp 替换为 相对更符合前端开发习惯的 velocity。当时团队大佬 @zhex 开发了非常优秀的 fds 开发工具,可以让前端在本地通过 node.js 就可以启动 java 开发环境,非常牛叉。

2015

2015 年终回顾

在验证了 node.js 本地环境替代 java 环境可行性的基础上,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生产环境也引入 node。业内当时的标准方案是 BFF(Backend For FrontEnd)。我们做的也不例外,当时采用的方案是 koa + jquery + nunjucks 的方案。node.js 在应用层面对前端很友好,然而客户端和服务端对 javascript 的定位完全不同,客户端我们更加关心页面性能、用户体验等,而服务端 javascript 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通信、规模和效率。并且我们还要思考:

  • 如何打造一套分布式集群的 node 服务?
  • 如何设计一套完整的应用开发、部署和回滚流程?
  • 如何保证生产环境的应用运行得无懈可击?

基于 node.js 在线上大规模应用之后,我们后续陆续打造了 node 发布系统、日志服务、监控告警等 node 周边生态链,让 node 成为了公司前端选型的统一标准。

16 年之后,ReactVue 为代表的 mvvm 框架开始在社区火热起来,公司内部也分别有团队各自在生产环境运行。早期的 ReactVue 社区基本上是百家齐放,Vue 因为其上手成本低,开发配套方便吸引了一波早期用户,而 React 颠覆式的开发理念从一面世就吸引了广大开发者的眼光。

对一个公司而言,统一一套标准的开发框架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,相对于 Vue,React 虚拟 DOM、JSX、单项数据流等虽有别于传统开发理念,在开发模式层面却提出了突破性的新方向。再加上 React 在社区生态上的繁荣,公司在前端选型方面就奠定了 React + Node 的基础框架。

千岛湖

理财千岛湖团建

2017 年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走上了一个巅峰,大大小小的 p2p、消费金融类公司开始野蛮生长,也为今后的互联网金融整顿埋下了隐患。可是,当时的我们哪有空想这些,看着每天不断上涨的数字,再加上媒体的各种推波作澜, 没有人会觉得末日就在眼前,然而所有命运赠送的财物,早已在暗中标记好了价格。

公司业务越来越多,在产品技术端,我们打算使用 react-native 开发新业务,一个 facebook 出品的移动端开发语言。Learn once, write anywhere,意味着你只要学会 react,用一套语言就可以开发安卓、IOS 应用。这对于企业来说诱惑太大了,原先分别要针对 安卓、ios、H5 开发三套版本,还要照顾各种平台兼容性,突然有一天,facebook 说你现在只要一套语言开发,就能够抹平三端的差异。理所当然得,公司 2017 开始了轰轰烈烈的 react native 改造计划。

现在回头来看,早期的 react-native 技术并不成熟,连接 javascriptnative 之间的 bridge 通信效率极低,并且对于长列表也没有垃圾回收,导致应用的系统资源占用始终居高不下。我们做的第一个应用版本上线以后,饱受吐槽,不管是性能还是交互体验方面,不仅没有达到官方宣传的媲美 native 的体验,也丢失了 H5 一次部署,随时更新的动态能力。总体而言,react native 算不上一个好的 native 开发替代工具。

3周年

3 周年纪念

转岗

17 年下半年走到了一个拐点上,一方面所在业务并没有起色,另一方面长期应付各种 C 端需求有点精疲力尽。是继续从事 C 端专注于 hybrid 开发,还是转战 B 端,去探索更多业务和数据逻辑?

当时纠结了许久,在跟 2B 的 TL 简单沟通之后,就愉快的决定转岗过来,接下来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解锁团队可视化能力建设。

西湖团建

信贷端团建之西湖

当时整个中后台团队了负责的业务跨度非常之大,从运维到大数据,从风控到用户,从贷前、贷中到贷后,从内部开发工具,到面向三方输出服务,都属于中后台团队的业务范畴。在业务扩展阶段,我们对于可视化的能力都是直接照搬开源工具。然而一旦涉及到深度定制环节,开源框架的限制就暴露出来了。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基于 D3 和 React 自研一套可视化框架,目前这套解决方案服务了全公司的可视化能力基建。

针对中后台系统开发模式统一的场景,我们团队开发了一套基于 cli 脚手架 + 模板 + node 中间件的中后台解决方案。

在探索中后台系统可视化搭建方面,我们从业务组件库 + 配置服务入手,探索可视化搭建的可能性。

安吉团建

信贷端团建之安吉

转折

2018 年互金领域风云突变,年中伴随这买房摇号冻结政策的落地,p2p 开始了一轮大规模的暴雷,从此 p2p 暴雷成为了这两年令人胆颤心惊而又触耳可闻的新词。虽然挖财因为良好的风控措施和及时的政策调整避开了这波风暴,但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,整个互金产业爬坡爬了多年,好不容易爬到半坡,然后开始一路下滚,裹带着一路上泥沙草木,变成了滚雪球,越滚越大,什么时候会停下来?没人知道。

良渚团建

工程平台团建

19 年之后,团队经历了一波震荡,我所在团队负责的领域却更加扩大了,我们开始参与 node.js 容器化平台的建设,还将公司内部端研发体系完成统一,并且开始搭建基于微前端 + 微服务的云平台治理架构。

kayan

卡宴欢送会

2020 年,又是一个甲子年,真是一个令人永生难忘的年份,疫情施虐,巨星陨落,目睹了太多的生死离别,也见证了人性在灾难前的光辉闪耀。4 月 10 号,是我在挖财的 last day,在提交了最后一个 commit 之后,6 年零 46 天,划上了一个终点号。

这 6 年以来的挖财经历,经历了很多的告别,也将收获很多的重逢。要感谢的人很多,也就不一一在这里点名了,你们知道就好,不管未来身在何方,彼此在一起战斗的经历,会永驻心中,希望大家一切安好。

61

每年一度的挖财儿童节

尾声

经历的人不会都记起,过去的也不会都忘记,

有些事情有些回忆,成全了我也就陶冶了你。

《甲方乙方》